低碳经济“呼唤”中国产业绿色发展
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.5%,分别比美国和日本低23和22个百分点。
“要提高附加值,走低碳之路,就需要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,增加产品附加值,加快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。我国工业产品能耗过高,关键在于技术水平落后,特别是缺乏核心的关键技术。”腾飞告诉记者,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,必须积极做好技术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和再创新。尽量发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。在产品设计上尽量提高可拆卸性、可回收性和可再制造性,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上尽量做到低物耗、低能耗、少废弃物、少污染。
“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,也要按照低投入、低消耗、高产出、高效率、低排放、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。”夏堃堡指出,要加快各种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,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,降低能源消耗、减少污染排放,提升行业发展水平,促进产业升级。
以石化行业为例,中国化工学会秘书长洪定一指出,行业需要调整自身定位,进行二次创业,抓住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。他表示,在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碳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石化行业都能有所作为。新材料方面,一些企业在做风机叶片上的聚氨酯漆、建筑节能材料发泡聚氨酯;新能源方面,秸秆发酵制乙醇正在开发,一些企业正在做新能源车充电电池的原料磷酸铁锂……
此外,运用信息化也是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。有分析者指出,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械、冶金、建筑及建材、纺织、轻工、食品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覆盖和渗透,可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,增强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研制和开发能力,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及其产品向价值链开辟新天地,从而使传统制造业遵循低碳经济原则,生产出低消耗、少污染、高附加值的产品。
“结合到中国国情,现在提‘减碳’的概念更合适。”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中国正处于工业化、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,能源需求仍在急剧增长,以石油、煤、天然气等传统化工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时难以改变;同时,高耗能、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很大比例,且发展方式比较粗放。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要以“节能减排”为重要抓手,在发展低碳产业的同时,更要注重“产业节能减排”。